关于砚池
HOT TRENDS热门动态
985高校学生猝死事件:当优秀成为一种惯性,我们就会对压力上瘾
发布日期:2020-12-02    浏览量:2641

嗨,大家好,我是砚池公子!

进入12月,距离2020年结束仅剩下30天的时间。

虽然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犀牛,2020年这一整年我们日子过的很苦,生活的压力也很大,且接下来会不会更糟糕,我们心里也没底。

但这个时候,如果我们不能对生活多点儿乐观,就可能像《男人哭吧不是罪》中唱的那样:无形的压力压得我好累,开始觉得呼吸有一点难为。

11月11日,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名学生在图书馆学习时忽然倒下。现场同学进行紧急CPR和人工呼吸后,急救人员和校医先后赶到,将该学生送上急救车带到北医三院医治。

但遗憾的是,该同学最终仍抢救无效,不幸去世。

无独有偶,哈工大的一名学生,最近也被曝出在自习室里猝死。


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结果后,都纷纷唏嘘不已。

现代人的压力似乎从母胎带来的,学生会遭遇着学习的巨大压力,而我们其他社会人为了活着,同样也在遭遇着猝死的威胁。

就像有句话说的:光是维持活着,都已经用尽了全部的力气。

有网友在知乎上写了关于自己对985高校生猝死的相关感悟:


是啊,世界这么大,人间还有那么多值得的人和事,还有相伴一生的姑娘等着你去牵手,还有终将老去的父母等着你去孝心,你怎么忍心自己的青春就这样草草收尾?

这也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曾圈粉中国无数的韩国歌曲《活着》,其中有一段歌词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:

活着都是那样

虽然有很多辛苦和痛苦的日子

但是活着真是件很好的事

是啊,虽然人活着确实有很多无形压力,但活着终究是件很好的事情。

跟生死相比,再大的压力也都是附属品,如果人都不在了,那扛过这些压力又有什么意义?

1

社会人的压力,一点儿也不比学生小

把大家进入社会之前的学校生活,比喻成是生活在象牙塔里,我个人觉得还是相当准确的。

因为,大家在学校的时候,遭受的最大压力主要还是来自学习,而一旦进入社会,遭受的压力则是来自生活的四面八方。

就像罗振宇说的:你以为生活是岁月静好,其实现实是大江奔流。

2020年4月17日,一张上海交通大学招聘治安管理岗,需要硕士以上学位的截图在网上被大量转发。

赫然发现,原来自己读了4年的本科,连在大学里当保安队长的资格都没有。


进入社会之前还被唤做天之骄子,一个靓丽的转身,你都已经沦为芸芸众生了。

就业的压力,工作的压力,生活的压力,这些都将统统在你身上走一遭。

这个时候,我们才会深刻领悟,什么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什么叫不吃读书的苦就会吃社会的苦。

那些反应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的事实,其实更应看作是社会内卷加剧情况下的竞争前移。

既然大家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,那我在母胎的时候,都已开始做准备了。

在有一期的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中,一个就读于华东政法大学的女孩问面试官,为什么自己之前海投过2次简历,最后都石沉大海。


面试官婉言说,自己手中的简历太多了,只能优先选择学历更牛的硕士、博士了。

很显然,从你进入社会开始找工作那刻开始,你就已经被迫陷入了一场竞争当中。

硕士、博士,与本科,在获得心动offer的概率上,相差一个层级,985、211毕业的,与普通大学毕业的,在获得心动offer的概率上,也是相差一个层级。

等好不容易熬过了职场小白期,你仍是不能片刻的安逸,因为也就几年时间,就冒出了一批批的年轻后浪们,来跟你抢机会。

在豆瓣上看到的一篇高赞帖:2020年10月9日,广州一家做衣服的互联网公司,年仅27岁的产品经理在开会时突然倒下,最终抢救无效。



成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又一例加班狗猝死的案例。

不难发现,从我们出生开始,直到完全退休之前,这40-50年的时光里,各种各样的压力像影子一样紧贴着我们存在。

我们解决完一个,还有其他的,解决完全部的,也还有更新的压力生出来,总之无穷尽也。

这个时候,我们该怎么办呢?是深陷内卷漩涡之中,然后侥幸自己的身体很棒,不会是倒霉的猝死的那一个?还是找到一个避免自己过于身心疲惫的相处之道?

其实,我们的人生有三个相处之道,一是与自己,一是与爱人,一是与金钱。

能否做到这三点,它决定了你的人生幸福与否。

2

当优秀成为一种惯性,我们就会对压力上瘾

一名匿名的985高校网友曾这样形容自己: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,有时候感觉大家在为了努力而努力。 比谁不睡觉,比谁更拼命,甚至比谁都学到生病了还在坚持。 

有的系竞争压力大,很多学生会觉得,出去吃个饭,操场打个球; 逛个比赛聚个会,甚至多睡半个小时都是罪过。 只要不坐在自习室坐在图书馆,就会有深刻的负罪感。

这似乎也解释了985高校生猝死的原因:他们不敢停下来,因为身边优秀的人太多,你不努力向前就很难在竞争中避免被淘汰。 就这样,太多人学习学到废寝忘食,学到不顾身体,直到猝死这样的悲剧发生。

很显然,人是环境氛围的产物,常常会非理性地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,而自己却以为当时做出的选择是理性的。

结果,就演化成了这样的路径依赖:越优秀,越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,越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,于是继续再给自己施加压力,但却枉顾自己身体的承受极限。

复旦大学的一位患癌教授于娟曾在书中写道:

 每当我埋头苦学的时候,我会下死手地折腾自己,从来不去考虑身体、健康之类的词。 

我只是把自己当牲口一样,快马加鞭不停蹄,日夜兼程废寝忘食,呕心沥血苦不堪言。 最高的记录一天看二十一个小时的书,看了两天班去考试。

可见,当优秀成为一种惯性,我们就会对压力上瘾。

即使这种压力达到了废寝忘食,危及健康的程度,仍不自知、自醒。

处在这样魔怔的状态,我们根本无法考虑与自己的相处之道。

自己的人生是为了极限承压而存在的吗?当然不是,人生更应该是一个与自己和解,享受自我的过程。

如果我们一直忙于使自己变的更加优秀,却从不考虑自己到底想过什么样的人生,那自己的人生又如何能幸福?

尤其当自己的人生蜕变成悲剧时,那就更加不能称之为幸福了,当然也不能称之为优秀了。



3

我们的人生需要一点儿及格主

当我提出这样的观点时,相信一定会被不少的社会精英喷死。

及格主义?怎么可能?在他们的人生字典里,从来不会有“及格”二字的存在。

可残忍的现实,会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:你不可能永远都是最优秀的那一个。

作家周国平曾说过:

人生有三次成长,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;二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,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。

这三次成长,其实也是接受自己不可能永远都是最优秀的过程。

有些事,不是完全由你的意志所决定的,它还被除你人之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着。

比方说,原生家庭的因素,网上有句特别残酷的一个观点:如果你的父母没有成功过,不是土豪,或是处级干部以下,那你在做决定的时候千万不要听他们的,因为他们很可能是错的。

这其实道出了一个残忍的事实:你与别人之间的竞争,进入社会之后就不再是分数上的竞争了,它已经升华成了能力上的竞争。

而所谓能力,它指的是最终能完成好一件事所具备的各种因素,学识是其中的一种因素,情商、人脉、预测性等,同样也都是其中的因素。

所以,能力它是多种因素化合反应后的最佳结果。

吴军老师在《见识》这本书里曾提到过,一个人能走到什么程度,跟父母有很大关系。

这里指的不见得就是别人父母的富有和权势,对你造成的碾压优势。更多是别人从原生家庭那里,天然获得了比你更具优势的见识。

这种见识,是我们天然存在的弱势,通过我们的勤奋努力,可以缩小甚至补齐自己这方面的缺陷。

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,有时终其一生,我们在一些方面的能力也不一定能赶超过别人。

这是人作为一个渺小的个体,不得不承认的一点儿遗憾。

有些事,并非你主观想怎样,就一定可以怎样。

所以,这个时候,我们就需要一点儿“及格主义”来阿Q一下自己。

既然已经尽力了,何必一定要拿绝对的优秀来折磨自己?



在这点上,我比较认同柏拉图的观点:

如果不幸福、不快乐,那就放手。人生最遗憾的,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,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。

如果极致的保持优秀,让你随时面临“猝死”的悲剧,那为了收获幸福、快乐的人生,偶尔的一点儿“及格主义”又未尝不可?




广而告之

上一篇: 女员工隐孕入职,休完产假就辞职:即便被当冤大头,我们依然会招女员工
下一篇: 战略领导力特训营高级研修班-招生简章
联系我们
  • 电话:4001068289、18102737343(微信同号) 华老师 吴老师
  • 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金慧街 88 号大院钢 15 栋 203 室(华南农业大学校内)
  • 官网:http://www.yanchiedu.com
  • 备案号:粤ICP备16001620号
关注我们
  • 关注服务号
  • 关注订阅号
  • 华南考研
 
QQ在线咨询

添加微信客服